克塞諾法內視為永遠的“一者”這思想,在以帕美立德(Parmenides)帕美立德(Parmenides,約前515—約前445):亦譯巴門尼德,古希臘哲學家,愛勒亞學派的奠基人。主要著作有《論自然》。——編者為先驅的愛勒亞學派的哲學中,更加發展。愛勒亞學派是赫拉克里特辯證法的否定者。作者原注:“列寧謂Elea派雖有些錯誤,仍有其歷史功績。他們第一次試圖揭露運動的矛盾,和提出了必須在邏輯概念上把握運動的問題(參見恩格斯《自然辯證法》)。形式邏輯不能把握運動。”——編者可是,經過這一否定、對抗,赫拉克里特的自然發生的辯證法的各要素,反被把握得更深化。這是由于把辯證法的各要素抽象了的原故。經過這種抽象,米勒都斯學派及赫拉克里特的具體運動的物質各要素,遂被明顯地暴露出來。具體物須由抽象物作媒介,愛勒亞學派定立抽象的純粹“有”,用以代替具體運動的物質。作者原注:“易:大全,大象(大象無形),大一,太一,太極。太極——陰陽(相互不離)統一矛盾。唯物辯證法。帕美立德:大——The All One——真體。多、變——幻相、意見。由此生現象界唯心論。本質與現象分離相背,形式邏輯同一律之運用,非辯證的。反以辯證法證現象界之為幻相界。此為中西哲學異途之點。失之毫厘,差以千里。‘一’不矛盾的,‘多’、‘變’矛盾的。不矛盾的是真,矛盾的是幻。形式邏輯原理所推出之本體論(矛盾律同一律)。矛盾者于理不能成立,故為不真實的、不存在的。唯理主義唯心論之萌芽。”——編者